大学生美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范文应该怎样写比较好?特别是关于美术专业类的!下面提供范文给你参考。

  范文一:关于儿童美术作品的引导

  摘要:人人都可以完成一幅或好或差的美术作品,但是不见得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能成为一件艺术品,所以这就需要美术老师的引导。首先应该教导儿童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并且按照每个年龄段儿童对色彩感知的不同,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引导步骤。其次,在儿童美术作品中,都有造型因素的存在,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是能否准确表达造型的关键因素。最后,构图是组织一幅画的关键因素,一幅协调、完整的图画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引导;造型;构图;色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人人都适合学美术。但是每个孩子却因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生活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人人都可以完成一幅或好或差的美术作品,但是不见得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能成为一件艺术品,所以这就需要美术老师的引导。引导不是“你跟我走”的思维模式,而是以儿童思维想像力为主导,老师针对其不合理的构图、矛盾的颜色搭配或者不正确的工具使用进行纠正和纠偏,以此促使儿童的作品朝向艺术美的方向发展。

  一、如何引导儿童认识和运用色彩

  首先应该教导儿童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比如,色彩可以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三大类,色彩的基本表现要素即:色相、彩度、明度。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一种相貌。彩度是色彩的纯度、浓度或饱和度。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根据人们的心理和视觉判断,色彩有冷暖之分,可以分为:暖色、冷色、中性色。在教导儿童了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识后,教师也要了解儿童的色彩感知的不同:小班幼儿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区别色度,不能把颜色和颜色的名称一一对应;中班幼儿能认识紫、橙、黑、白等更多的颜色,逐渐能区别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并偏爱某种色系;大班幼儿颜色辨别能力较强,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对混合色产生兴趣,绘画时还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性强的颜色①。

  1、引导步骤。按照每个年龄段儿童对色彩感知的不同,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引导步骤,比如涂鸦阶段的儿童从单色开始训练,促使儿童开始注意和认识色彩,逐渐到三原色,再过渡到间色和复色。引导的手段有很多,大抵是有趣的能够引起幼儿关注的手段,比如:游戏,音乐,故事等。

  2、引导方式。儿童美术绘画的引导方式应该落实到实践当中,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色彩,比如课程《中间色一白》,课程之前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哪些颜色是渐变色,渐变色是怎么形成的?棉花是什么颜色?白色给人的感觉是冷色还是暖色?棉花的生长过程等,以此引导儿童先了解和爱上色彩,然后学会运用色彩来绘画。当然,日常生活中还有多种方式可以学习色彩,比如:录像带、电视媒体、图书,还可以在外出旅游时发现景色中的色彩等等。

  二、如何引导儿童进行美术作品中的造型

  在儿童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平面绘画,泥塑还是手工作品中,都有造型因素的存在,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是能否准确表达造型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课程来引导孩子们造型,比如课程《纸杯小企鹅》中,利用纸杯、剪刀、纸片、小眼睛来手工制作小企鹅,可以使涂鸦阶段的幼儿了解企鹅的立体造型,并学习运用剪刀剪企鹅的几何翅膀造型。

  除了在平面绘画中引导儿童对造型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剪纸、折纸、拼贴画、火柴棒拼接等来引导。引导离不开有效的技能指导,首先是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阶段,通过一问一答的阶段让孩子们明白物体造型以及所需材料工具。其次是相互观察,比如课程《找朋友》,可以直接面对面观察好朋友的相貌特点、位置关系等。最后是动手体验,边动手画,边进行观察,让观察到的物象及时落实到画面上面。

  三、如何引导儿童在美术作品中进行构图

  构图是组织一幅画的关键因素,如同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一幅协调、完整的图画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舒适的感觉。儿童在绘画构图上的发展状况:涂鸦期(1.5-3.5岁)的幼儿基本没有构图意识,他们只是随意的涂抹。进入象征阶段(3.5-5岁),幼儿在画面上所画的形象多起来,他们似乎是用一种很随机、很偶然的方式把物体安排在纸上,每个物体或每个人都画成单独的形象,而不注意物体间的大小比例,物体呈现的状态也是飘忽不定的,构图显示十分凌乱②。

  想要到达比较完美的构图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多鼓励幼儿大胆构图。在幼儿处于涂鸦阶段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其大胆涂抹,在儿童懂得构图的时候,要注意引导构图的几点要素:物体比例大小、前后位置关系、上下左右关系等,比如在画天上的白云的时候要及时告诫儿童不得排队,要有高低错落的位置关系。在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要引导儿童先画一颗树,然后上下左右,前后添加树,形成一片森林。在画《嘴巴里的秘密》的时候,要注意重点突出嘴巴,要把其他次要的眼睛,鼻子等相对画小。

  注释:

  ①②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101.

  范文二:海报隐喻符号的受众认知分析及设计

  摘要:视觉隐喻作为图形语言传达信息过程中的强有力的表现形式,将很大程度的唤起受众的内在心理感受,正是由于这种视觉隐喻表现形式的存在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受众在注意、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情绪、概念形成和思维等方面的认知规律,研究了海报设计的视知觉原理,这种隐喻手法能够触动受众的内心世界,以此达到情感共鸣。

  关键词:广告;受众认知;视觉隐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升级,众多的设计宣传方式被不断挖掘,海报作为平面媒介中的一种形式,是最具有心灵震憾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海报中的视觉隐喻和心理暗示也成为主要的设计表现形式,视觉隐喻作为图形语言传达信息过程中的强有力的表现形式,将很大程度的唤起受众的内在心理感受。

  一、隐喻符号概述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从词源上看“隐喻”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意义的转换”,即赋予一个词它本来不具有的涵义;或者,用一个词表达它原本表达不了的意义。隐喻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彼类事物”、“此类事物”和两者之间的联系。“隐喻”是一种修辞学术语,它是一种比喻,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也是指在此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此事物的心理、语言和文化行为。

  二、海报隐喻符号的受众认知

  视觉感受就是眼睛所看到的表象,就是指“外在的”东西,知觉感受就是人们自身所产生的见解,也就是指“内在的”东西。阿恩海姆曾经说过:“当人类被一种创造简单式样的冲动所驱使,创造出远远脱离多样性自然的式样时,也就等于是创造了简化的式样。”而海报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就应该是这种简化的式样形式,无须太过复杂的表现,一件好的作品,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彼此的相像,但这些相似性并没有掩盖事物的本质,它给人的心理暗示又是另外一种新奇性,又重新解释了那些古老的真理。

  三、海报设计中的视觉隐喻方法

  1、文字法。从古至今,文字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字主要有象形、表音和表意三种类型。在现代社会的信息传达与交流活动中,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它被广泛用在设计生活当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形态的变化,虽然不影响信息的传达,但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海报中运用视觉美学规律,配合文字本身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目的,对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它比其他设计元素具有更强的识别性,在海报设计中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层次的意义。

  2、色彩法。色彩是视觉传达信息的一个重要元素,能表达情感,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绪、精神以及行动反映。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有情感、 象征、联想、意念等功能。 它隐喻着丰富的寓意,不同环境的不同色彩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是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蕴藏着许多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视觉刺激发生一定的碰撞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例如中国人喜欢红色,因为代表喜庆,象征热情和幸福,所以在一些重要的喜庆场合都会见到红色。但是在墨西哥,红色就没有这么美好的寓意,所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偏好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当某种色彩被赋予一定意义后,它就具有隐喻性,在海报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受众心理来拟定色彩。

  3、图形法。海报设计中的图形主要是形象的表现出文字要表达的内容,它比文字符号具有更强的视觉信息传达功能。图形作为大众传播的符号,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海报设计当中,冈姆布雷奇曾经说过:“一个对象与我们的生存需要联系的愈紧密,我们就愈易于对它认知,这样,我们所持有的形式上的对应标准也就越不严格。”如鸽子代表和平,玫瑰花代表爱情。以大众熟知的事物来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使包含的隐喻性更容易让受众识别。在当代的海报设计中,那些普遍认知的图形被广为流传,引起受众的共鸣。

  四、总结

  在图形化信息传播的时代,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生活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需要精神世界的多感满足,而最具有心灵触动意义的公益海报更多体现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这种平面图形媒体的传播形式,仅仅凭借纸上静态图形就能形成大规模的视觉冲击吗?能触动人类坚固的传统观念吗?能改变社会生活的现状吗?所以,近几年的海报设计都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表现,其内涵都有着发散性的深刻意义。任何一幅海报所隐含的主题都有强烈的普遍性,都是面向大众的简单理念,其中的隐喻性给受众带来的认知可以改变社会的不良现象,设计师可以用很多种艺术手法把它表现出来,欣赏者得到这样的视觉感受后,可以自由的发挥想像和细细品味思考,从而产生领悟,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觉感受,这也是海报设计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冈姆布雷奇.艺术形式的起源[M].载于杯特.形式的诸方面[M].伦敦版,1951.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闵学勤.感知与意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6]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下一篇:有关戏曲类的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