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旅游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既保证了论文的真实性,也增加了论文的学术性。下面是为您搜集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旅游管理专业,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篇一:

  1. 王崧.韩振华 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 [期刊论文] -社会科学家2001(6)

  2. 李毅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旅游模式研究--以"三江并流"、香格里拉自然景观为例 [期刊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梁敏俐 张家界生态旅游品牌发展构想 [期刊论文]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

  4. 陈长 铸造旅游品牌--贵州旅游品牌发展报告 [期刊论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 李明龙.戴光全 旅游资源的包装与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2000(03)

  6. 陈放 打造新桂林--旅游老品牌如何更新

  7. 成竹.刘桂芬 滇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接待现状调查分析 2000(05)

  8. 李肇荣 立足文化打造广西旅游景点新品牌 [期刊论文] -学术论坛2003(1)

  9. 陈忠晓.王仰麟.刘忠伟.王晓东.牛亚菲 可持续旅游及其区域实现途径探讨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期刊论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2)

  10. 喻柏荣 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2)

  11. 谷明 我国旅游者消费模式与行为特征分析 2000(04)

  12. 张凌云 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地区差异的经济分析——兼与余书炜同志商榷 [期刊论文] -旅游学刊1999(4)

  13. 汪纯孝.姜彩芬.温碧燕 旅游服务消费经历的实证研究 [期刊论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14. 舒伯阳 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人文地理2003(4)

  15. 李长秋 论旅游地形象的定位更新 [期刊论文]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16. 刘泽华.张捷.黄泰.解杼 旅游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复合模型初探--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一种机制假说 [期刊论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17. 阎友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辨析 [期刊论文] -旅游学刊2001(6)

  18. 余书炜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兼与杨森林商榷 [期刊论文] -旅游学刊1997(1)

  19. 林增学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999(04)

  20. 崔凤军 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 2002

  21. 岳怀仁 风景旅游区经营与管理 2001

  22.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 2003

  23. 马永利.谈俊中 风景名胜区管理学 2003

  篇二:

  [1]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2] 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 2000, 20(3):203-211.

  [3] 陈伟海. 洞穴研究进展综述. 地质论评, 2006, 52(6):783-792.

  [4] 陈国达. 武陵源峰林地貌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17(2):103-112.

  [5] 卢云亭. 河东文化型态特征及其地学形成机制. 自然杂志,1993,16(5):30-35.

  [6] 杜国云. 云峰山魏碑刻石的地质地貌背景与资源保护研究. 山地学报,2008,26(2):230-236.

  [7] 洪昌松,王琪. 旅游地学中有关“美学”问题及“旅游地学图”的编制. 旅游学刊,1988,3(S1):33-36.

  [8] 吕学斌. 变幻造型地貌的旅游功能及其造景机理. 山地学报,1997,15(4):253-256.

  [9] 陈诗才. 自然美、地质体的观赏特性及其观赏效应的研究. 旅游学刊,1988,3(S1):30-33.

  [10] 吴成基.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讨. 山地学报,2005,23(5):513-519.

  [11] 吕惠进. 我国酸性火山岩中的柱状节理构造景观. 自然杂志,2005,27(1):33-36.

  [12] 陈传康. 旅游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的新发展. 人文地理,1994,9(2):1-3.

  [13] 宋林华.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3):193-202.

  [14] 齐德利. 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 地理学报,2005,60(1):41-52.

  [15] 韦跃龙,陈伟海.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桂林工学院学报,28(4):473-483.

  [16] 周学军.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17] 冯淑华.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西丹霞地貌景区点空间特征及优化整合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321-326.

  [18] 赖良杰,彭东.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中国岩溶,2003,22(4):318-323.

  [19] 崔之久,杨建强,陈艺鑫.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 地理学报,2007,62(7):675-690.

  [20] 陈安泽.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地质论评,2007,53(S):1-10.

  [21] 卢云亭. 中国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与三清山对比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S):85-90.

  [22]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资源科学,2004,26(1):69-75.

  [23] 胡镜荣. 旅游沙丘因子和临界容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1):61-64.

  [24] 彭永祥. 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 以陕西省为例. 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25] 崔越,杨景春.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地理学与国上研究,2002,18(3):86-89.

  [26] 谢凝高.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 地理研究,2001,20(5):517-526.

  [27] 胡炜霞,吴成基.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1):98-103.

  [28] 吴成基,韩丽英.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国家地质公园协调性运作. 山地学报,2004,22(1):17-21.

  [29] 严国泰. 国家地质公园解说规划的科学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3-1137.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 下一篇:大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016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