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历史学案导学中分层教学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本课题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理论上开展研究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国外发达国家在分层教学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丰富,加之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基础教育摆脱了高考的影响,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一切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具有的学历水平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他们的分层教学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小班制”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对象的确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自主决定。

  国内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的分层教学主要定位在“大班授课制”下的实施,在分层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测练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和起始分层、中途分层、班内分层、年级内分层等多维度的分层;同时,也明确了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及对教学管理上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我国大班授课制情况下,分层教学是解决差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其研究前景非常广阔,需要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实践层面的研究还很多。

  本课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学案导学”的形式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即以“学案”为依托,将因材施教等基本理论转化为分层教学的教育实践,试图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独特的个性。通过研究该课题,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理论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本课题对如何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实施分层教学的载体——“学案”,运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有效解决分层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广大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授化”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化”教学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将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在理论指导、目标、评价标准及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思路和操作样式。

  (2)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分层教学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更加具体化,充分运用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使分层教学的理论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关于“学案导学”的基础性理论和规律性的认识丰富了教师教学理论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

  ①分层教学:本课题的分层教学是指在常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

  ②学案: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目标,把经过认真制定的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

  ③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操作蓝本,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习、教师主导调控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为目的、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体系。

  四、研究目标

  ①使学案的编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能形成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为特色的学案校本教材,使学案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

  ②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法指导为主线,形成以培养学生学习策略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

  五、研究依据

  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②“最近发展区”理论

  ③“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六、研究的方法和分工、步骤

  1、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对课堂分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层教学的切入维度,并根据学生差异,形成学案导学式的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②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资料,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切入维度。

  ③比较研究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检验分层教学实践的效果。

  2、课题组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组织机构;

  组长;刘雪芹

  副组长;周桂芹

  成员:赵娟、高金、王红、阴其泉

  (2)人员分工

  课题分工安排(2010年1---12月)

  一、人员分工

  第一阶段研究分配:

课题任务

成果形式

负责人

完成时间

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

可行性报告

刘雪芹

2010.2

实验班确立

学生分班、分组名档案

高金、周桂芹、赵娟

2010.3

学案导学分层教学的内涵、实施意义及研究的可行性

可行性报告、课题论文

赵娟

2010.3

当前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困惑

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周桂芹

2010.4

如何实施学案导学分层教学

相关论文、理论讲座,教学案(全体成员人手一份)、课例(1个)及课例分析评价(全体)、反思总结(全体)、学生对学案使用的认识和感受(若干份)

阴其泉

2010.5

阶段总结

总结报告

刘雪芹

2010.6

  第二阶段实施分配;

课题任务

成果形式

阶段负责人

完成时间

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学生课堂评价制度、教学案评价制度

阴其泉

2010.10

学案编写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调查报告、课题论文、优秀教学案2份、课题研究案例一份

王红

2010.12

学案中问题情境设置的研究

优秀教学案2份、课题论文、课题研究案例、理论讲座

周桂芹

2010.12

学案导学中教师主导策略的设置

优秀教学案2份、课题论文、课题研究案例

赵娟

2010.12

学案导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整合调控

讲座1份、课题论文、课题研究案例

王红

2010.12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实录、课例光盘(阴其泉录制),学生测试卷、成绩分析对照、学生调查问卷、实验报告阶段总结、课题研究感悟(全体成员)、学生心得体会(若干)

高金

2010.12

材料审定结题

课题工作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刘雪芹

2010.12

  大事、会议记录人员:高金(每月一次课题会议)

  大事、会议记录人员:高金(每月一次课题会议)

  3、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定为2年,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深化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1)准备阶段(2009.5—2009.9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启动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的初步操作方案及开题报告 阶段负责人:刘雪芹

  (2)实施阶段(2009.9—2010.2)①制定明确实施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研究任务②深入进行 “学案编写与应用”的调查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③开展“学案编写与应用”的经验交流活动,(4)开展“课堂分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的学术讨论。

  (3)深化阶段(2010.3—2010.9 )①及时修改、完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实践,扩大研究成果②完善本学科的导学学案校本教材③撰写科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

  (4)总结评价阶段(2010.10—2010.12 )

  ①完成课题的终结性报告②汇总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材料③结集、整理相关的科研论文④形成导学学案教材⑤整理相关的影像资料⑥研究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研究能力:

  (1)学校拥有以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课题实验领导机构,有一整套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对本课题高度重视。学校确保本课题的研究经费,保证开题论证、过程研究、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外聘专家、购置书刊、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经费的如期支付。

  (2)课题组成员业务素质较强,在历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他们均为校级以上历史骨干教师,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年龄在30--40岁之间,年富力强,敬业乐业。课题组成员均熟练运用电脑及网络系统。

  (3)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理论学习,用新的观念指导实践。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围绕实验研究课题,开展实验。课题组定期举行集体研讨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4)组长及成员自觉、及时、详实的做好有关课题的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经验。

  八、课题中期成果

  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阶段性理论讲座、调查报告、教学案集锦、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九、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教学案集、优秀课例光盘、科研论文等。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